这是 barkmantis 的个人博客。barkmantis 是一个博物爱好者,最喜欢昆虫。不过蕨类、鸟类、跳蛛等领域也有所了解。

毕业旅行——武陵山里的有趣的虫子


在中考结束后,我们学校组织去武陵山毕业旅行。武陵山的旅游景区主要在涪陵区,紧邻仙女山。因此学校是“一不小心”把我这种昆虫爱好者带到了天堂。

这篇文章以时间顺序分享这趟旅行我记录到的比较有意思的虫子。

第一天 / 6.15晚 / 酒店

我们在酒店住了两个晚上。得益于得天独厚的酒店地理条件和走廊上一直亮着的灯,我得以在晚上和早晨找到因为趋光性飞来的各种虫子。

前面两个是这两天“灯诱”的常客:花萤(Cantharidae科)和一个只能目前鉴定到金龟科(Scarabaeidae)的金龟子。可以说每找5的个虫里就一定有一只是它们中的一个。

第三张图片中的蛾子是一只夜蛾(Noctuniae亚科)。

第四张图片是一只划蝽。划蝽是一种水生昆虫,在水中它会用两对特化的长了毛的足在水中划水并寻找其他小型昆虫。如上一篇文章(虫子昆虫的口器——虫子真的吃人肉吗)所说,作为肉食性蝽的划蝽“咬”人是很“酸爽的”,因此拍它的时候我还有点怕。

在睡前我去提前开了一会儿灯的阳台逛了一圈,我又遇到了一只舟蛾。显然这只舟蛾很有表达的欲望:

这种蛾子就是著蕊舟蛾(Dudusa nobilis)。这种蛾子尾巴上有一串长毛(其实是很长的鳞片),受到威胁的时候会竖起尾部并发出视频结尾的“爆裂声”。这应该是在拟态蛇类发出的嘶嘶声。

第二天 / 6.16 / 酒店

被收了一晚上的手机,第二天早早的起来,就是看灯诱的残留物还剩下多少,补一补昨天晚上拍不到的虫子。

这两个图里面的其实都是蛾子。第一个是一种苔蛾,属于痣苔蛾属(Stigmatophora属)。第二只蛾子非常特别,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翅膀,但是翅膀的部位也没有撕扯的伤口,在网上也查不到有没有翅膀的蛾子。可能是一个天生的发育不正常的特例吧。

在那天前一天晚上,也许是太想念虫子了,做了个美梦,现在都还清晰地记着是在阳台里发现了一只中华原螳。果不其然,这天清早就真的发现了一只。

一开始往走廊一端走去的时候,我就注意到天花板上有一块飞起的“橡胶”。一开始不太在意,因为很多地方的地砖和瓷砖之间都有一些深色的填充物。从走廊另一边回来的时候我又看到这块“飞起的橡胶”,突然发现这里天花板上的砖之间没有这么粗的填充物,更没有橡胶。本着不错过任何一个可疑点我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只螳螂。由于手机不在身边,我急忙回到我的房间把带来的唯一一根采集管拿出来,然后把它装了进去。

此时对于我那怕虫的的舍友来说,手里的采集管估计是个手榴弹。

后来“唤醒”并老师“死缠烂打”拿到手机后,我才把它放到走廊栏杆上,拍完照片后再放飞的。

这只螳螂是一只雄性的大姬螳(Acromantis magna)。螳螂成虫两性通常差异很大,因为相对于雌性,雄性需要更主动地寻找配偶,所以雄性螳螂一般都身体修长,比较擅长飞行。这也是为什么只有放生这只螳螂可以用放飞形容,因为如果是雌性螳螂的话很可能根本飞不起来。

第二天 / 6.16 / 武陵山大裂谷

虽然因为时间原因走的是是景区里的小环线,但是其中的美景和虫子还是非常多的。引用语文课本中的一句话,那叫“‘虫’峦叠嶂,隐天蔽日”

毕竟是大裂谷,在山上的我们就和裂谷里的景区有很大的落差,因此我们要坐索道下到裂谷里。在坐索道下去前,我又遇到了一只螳螂。这是一只刀螳若虫。

在索道附近找虫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22年刚开始使用iNaturalist的时候。那一年7月末我和几个朋友去金佛山玩(其实金佛山的一些地貌和武陵山的还挺像),我们就要坐索道去山顶。在等索道的地方就找到了很多虫子。其中有一只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豹大蚕蛾(Loepa oberthuri)(那一次的记录链接),我也在这次旅行的第二天下午在酒店里发现了一只。不过可惜的是这次没有拍到照。

进到景区后,也有不少发现:

第一张图的肖叶甲(肖叶甲族 Eumolpini)正在交配。这种叶甲实际颜色比手机上拍出来的更紫。

第二张图是一只铲头沫蝉(Clovia 属)。我以前在歌乐山上经常看到松铲头沫蝉(Clovia conifera),长相非常的朴素。这只铲头沫蝉的外形跟松铲头沫蝉一模一样,但是配色却迥然不同,我从来都没见过。

第四张图是一只褐带蛾(Palirisa cervina)的幼虫。以前在四面山的一条小溪中的石头上也发现了一只,当时因为害怕它身上的刺担惊受怕的把它用树枝捣鼓到岸边。现在我已经知道这种“刺”只要不使劲戳就没事,有些还有点软软的,可能大部分的“刺”实际上都是毛吧……这只褐带蛾不完全算是我发现的,而是听到不远处老师和同学的尖叫后赶过去看到的。

在沿途栈道上经常能看见跳蛛,第三张图和第五张图是其中拍得比较清楚的。阳光照到的栏杆上的小动物都比较活跃,不容易拍清楚。在其他类似的地方比如歌乐山的川东古道和缙云山对岸的张飞古道的栈道上也总是遇到这些萌眼小蜘蛛搓着手打量着临近的镜头。

第二天 / 6.16 / 回到酒店(没有活动的下午)

第一张图是天幕枯叶蛾(Malacosoma neustria)。与我之前见过的体型巨大鳞粉掉满手的枯叶蛾不一样,这个枯叶蛾特别小巧,颜色比较淡,还带有一点斑纹,像夏天烈日之下的奶茶。

第二张图是眼尺蛾属(Problepsis)的蛾子。正如其名,这类蛾子的翅膀上有眼状斑纹。眼状斑纹对昆虫的天敌(鸟)有恐吓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个斑纹其实更主要目的的还是在拟态鸟粪恶心鸟。

第二天 / 6.16 / 篝火晚会

(这里感谢各位同学老师的精彩演出 🙂 )

由于晚会玩的非常开心,所以没怎么记录虫子。找来找去只看到三个比较有意思的。图一图三都属于是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图二则是星斑虎甲(Cylindera kaleea)。或许是因为这里时不时会来人,这只虎甲比较敏感,追了半天。每一次拍虎甲都会异常艰难,因为它们始终尝试和一切事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能一直撵在后面一段时间后才能容忍我的镜头接近。

第二天 / 6.16 / 晚上
第二天的灯诱,自然会遇到很多昨天就看到过的“老朋友”,也就没有拍它们的照。这里主要是这天晚上发现的“新朋友”

图一是一只在电梯按钮上发现的接骨木山钩蛾(Oreta loochooana)

图二是一只枣奕刺蛾(Phlossa conjuncta)。这只蛾子把腹部这样竖起来,应该是在拟态树枝。

图三这只通缘步甲(族 Pterostichini)就很有故事了:

这是在我们班主任的房间门口外看到的。正要拍的时候,这只步甲却利用身体优势从门缝钻了进去。因为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非常的怕虫,步甲又跟虎甲一样跑得很快,我当时非常担心两个事情:老师被吓坏了&步甲被踩死了。

这两件事情都不提啊好,所以我选择了给老师打电话告诉她房间门口进了虫。几秒后老师就把门打开了,我也最终顺利的拍到了这只步甲并且放生。

我后来还问老师以后这种情况还需要告知吗,老师说要,因为我可以把虫子给清出去。

图四是在烟灰缸里发现的一只栉甲属甲虫(Cteniopinus)。它的颜色非常独特,是暖暖的黄色,像奶油一样。虽然我不知道这种颜色在自然界中是否可以帮助它融入环境躲过天敌,但是这个颜色的确很好的融入了酒店走廊上暖色调的灯光。

顺带一提:这天晚上第一天的那只姬螳好像又飞回来了,大家可以看看它在天花板上的样子。

第三天 / 6.17 / 上午—下午(全程都在武陵山森林公园)

最后一天同学们主要是玩了各种项目。虽然是平常人相对较多的区域,但是也发现了不少虫子。

我们刚从大巴上下来,本来是要参加第一个项目(高空滑索)。但是我和几个同学不想去,所以就在旁边等着。

这只紫蓝曼蝽(Menida violacea)在栈道上的木板之间“穿梭”。跟之前在大裂谷里看到的叶甲一样,这只蝽实际上比照片里的更紫。

在后续等候的时间里,我继续在附近的区域找虫。旁边的一个同学发现了并热衷于采摘附近的折耳根(温馨提示:不要吃折耳根因为含有马兜铃酸哦~),然后把采集到的折耳根收集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晒着(不幸的是后来被一对陌生父子踩了一脚)

这是该同学采摘到的第一棵折耳根,并让我用识别软件识别
这是该同学采摘到的第一棵折耳根,并让我用识别软件识别

而我也有一些收获:

图一是在地上发现的一只泥红槽缝叩甲(Agrypnus argillaceus)。和其他叩甲一样,我把这只叩甲低朝天的放在塑料板凳上后,它就利用前胸背板和中胸之间的卡扣把自己弹了起来,这也就是“磕头”,因此叩甲俗名叫磕头虫。遗憾的是虽然头磕的很到位,也弹得很高,但是它没有成功翻面,所以最后是我帮它翻过来的。

图二图三是一只黄色凹缘跳甲(Podontia lutea)。印象中的跳甲都非常小,大概只有芝麻大小。而且正如其名“跳甲”一般,跳甲非常能跳,哪怕使用手机上的慢动作也拍不到跳走的瞬间。但是这只跳甲非常大,大概有大拇指指甲盖大小。或许是吃太饱了跳不动了吧,我怎么“骚扰”它也没有看到它跳走。

后续我们又参加了一些其他的活动,在这期间又记录到一些虫子。这里分享两种:

图一是食蚜蝇(族 Syrphini)。因为人的汗液含有盐分,因此很多访花昆虫都会喜欢舔人身上的汗液。在等其他同学玩彩虹滑道等时候,有好几只食蚜蝇围着我们转来转去,这就是其中一只。

图二图三是这趟旅行发现的最后一只虫子,即大红蛱蝶(Vanessa indica)。这只蛱蝶被困在室内飞不出去,我也试过把它引导出去,但是它太过执拗。就当它是在送别吧……


写完这篇文章,已经是这趟旅行的一个月之后了。以前总是想着事无巨细的写下一篇游记,却发现完全不可能。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旅行的分享,也是可以作为我旅行的回忆——以一些比较有意思、有故事的虫子为节点,一点一点的把过去的时光重构、重现。这次旅行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虫子和事情,这里不打算也不可能一一阐述了,毕竟也有很多情节已经模糊不清且无法用文字描述了。这篇文章此时写完,正好暑假也刚开始不久,也祝各位同学暑假快乐 :))))。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zh_CN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