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去金佛山是2022年暑假差不多同样的日期,当时我刚刚“入驻”iNaturalist,所以金佛山有我在iNat上的第一个记录。
第二次到金佛山,我们计划了完全不一样的玩法,因此并没有故地重游。
不多说了
第一天
我们计划沿着围绕了整个金佛山的178国道开一段时间,中间遇到观景台会时不时停下来看看。我暂时没怎么找虫子,所以我拍的大部分照片是风景图。
这些照片主要是在金山湖(其实就是一个水库)附近拍的,路上有点渴了,就在岸边一个观景台买了碗冰粉。
在有计划的沿着178国道闲逛了一会儿后,我们开到一个很窄的水泥小路上,然后到了一个山沟沟旁边,这就是我们这几天打算住的露营的地方。
第一张图是在营地旁边的马咀岩,第二张图是营地旁边的桥和桥下公路。由于营地不提供主食,我们要沿着桥下的公路往上走到农家乐里面吃。我们打算在去农家乐的路上和回来的路中沿路观察。
我们本来想沿着这条小路仔细找,但是天比较晚了我们比较饿,我们就决定先吃饭吃完了下来的时候好好找。
在生态好的地方,一条普普通通的路都可能有从来没见过的发现。
在上去的路上走得比较急,所以并不是没有虫子只是没去发现,不过我们仍然拍到了第一张图里的三斑特拟叩甲(Tetraphala collari)。昆虫界中经常出现这种不知道怎么描述就叫拟___的种类,比如拟天牛,拟步甲,但是实际上和天牛、步甲没啥亲缘关系。
吃完很慢节奏的晚饭,从山坡上的农家乐走下来,我们带了手电筒,于是看的很仔细。
首先是没走多远就看见的长得很壮硕的东方突额蝗(Traulia orientalis)
第三张图是一只水灵灵的像橙子一样多汁的沫蝉
第四张图是一只很好看的曲腹蛛(Cyrtarachninae亚科)
第五、六张图是很有故事的发现,我觉得是当天的最佳发现。这是一只细卷象母亲(Leptapoderus属),它会把特定植物种类的叶子切开到恰当好处的位置,并将其中一部分卷起来,并将自己的卵产到这个叶卷里。第五张图是它和这株植物上众多叶卷中最新的那一个的合照,第六张图是这只卷象的特写。
第七张图是一只让我们很困惑的蝽,因为它有膨大的前足,但是似乎是访花昆虫。
回到营地,一只很独特的雪一样的蛾子落在我们的遮雨棚上,但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晚上弹了弹带来的木吉他(Stairway to Heaven by Led Zeppelin)
第二天
第二天我们也没什么计划,我们上午在营地呆了一会儿。
摊在地上的跑山鸡~
从水里救起来的一只褐带蛾幼虫,还很小,嫩黄嫩黄的,还没到能吓人的时候。
沿着营地的小溪走,捡到了了一些好看的石头,不忍心带回去,所以只拍了证件照。
中午去附近的头渡镇上吃了饭,我们就看到迎面而来的大山,使我有一种想要登顶的冲动。借助地图,我发现真的有一条路从山峰后面绕到了众山尖中最左边的一座:甑子岩。我们临时通过了这个登顶计划,就沿着路开车上山。
在第二张图我们已经开到了甑子岩的半山腰,但是接下来的路我们打算走上去(中间有一段石子路,担心把轮胎扎破所以就没继续开下去,不过后来我们发现其实其他车开得好好的)
打开窗户,外面的气温比山脚镇里凉快一点,但是有太阳的地方还是很晒。
一只毛茸茸的穿了白色背心的虻(Tabaninae亚科)飞了进来,被玻璃困住。我们在把它送出去之前,拍了几张证件照+非常清楚大头照(对于昆虫来说只拍头不方便鉴定),时隔多年我终于又拍出来了昆虫复眼的颗粒感了。(就当作为报酬吧 😉 )
由于时间并不是很早了,我们打算少看会儿虫好赶路。
不过在我们零零碎碎的往路两边看的时候,也有一些发现。
印象很深刻的是这只角蝉,因为网上的照片倾向于把它拍的很大,我以为它是很大的,实际上它小的像一个细杆杆上一个随意的凸起…
三刺角蝉(Tricentrus属)
经过一定时间的跋涉,这趟旅途出现了转折点:
在一个拐弯处,一个看似很随机的枝条上藏着一只刺蛾幼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洋辣子,撞到了我那毫无防备的右小腿…
后面的照片则主要是风景照。
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本来可以在日落后下到停车的地方,实际上此时我们才走到山顶。快到山顶的时候会有一段平路,我发现了一种很别致的花(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
在走道我们在山腰上看到的悬崖之前,还有一段平缓的下坡,山顶的红色石头碎了一地。我们最终走到了甑子岩的悬崖边上,山顶的风很大,吹的人有点凉飕飕的。
不信的是,山顶阴晴多变,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在环顾四周的时候,看到对面的山正在下局部暴雨,还在想这个雨会往哪里飘。
这个暴雨飘到了我们所在的山头。
我们只能赶紧往山下撤。雨下的异常猛烈,所以打伞不能逆转全身湿透的结局。由于我穿的是拖鞋,雨水疯狂的灌到我拖鞋里,导致我的脚很容易滑出鞋子踩到先前提到的碎了一地的红色石头上,其酸爽远超指压板,而且还会带来一脚汤一样的泥浆。
下面这场图片是战地记者在小碎步的在雨中跑的时候拍下来的图片。
虽然但是,毕竟是局部暴雨,所以等我们下到1/3的时候,雨差不多也不下了,我们才得以安心赶路。尽管已经天黑了,远处的夕阳的余晖让人误以为我们最上方的天还是亮着的,只是被乌云遮住了。
很有意思的“地气”:夜晚地上残余的热量使路面上的水快速挥发又凝结成水滴。
回到营地我们才仓促的吃了提前买的自热饭,不过并不好吃。在这么累的情况下都觉得不好吃,或许是确实不好吃罢!
这次旅行的前半段,的确非常的动荡且有惊吓,似乎总在硬挤一个计划出来,因此走了那么多地方却并没有拍到很多虫子。不过还有两天,至于这两天又有和发现,敬请期待金佛山随意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