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barkmantis 的个人博客。barkmantis 是一个博物爱好者,最喜欢昆虫。不过蕨类、鸟类、跳蛛等领域也有所了解。

Tag: 西天目山

  • 大树王记 in 天目山

    西天目山皆巨树也。其海拔越高处,众树尤壮。望之高而不见顶者,柳杉也。顶峰枯而干立者,大树王银杏也。行过石潭,路程恰过一半。愈向上时,石板开裂。古路两旁,柳杉林立,且越发高大,如大地之剑,直插云天。而阔叶林之类则稀稀疏疏,以致消逝。 俩表妹喘息谈笑之声时隐时现。山路蜿蜒,有白房破立于石路之侧,兼有横木倾倒。四周风折、雷劈而死之杉树突增,多有三百余岁。拾级而上,有亮蓝鸟羽卧于地,此时可听奇鸟和吟,怪蝉鸣叫。蝉声尤绝,起伏若涛涛之海浪,声大如空谷之回响,盖世间嘈杂,洗脑中乱麻。 枝叶稀疏,光线愈强。终赶上表妹于一亭时,早已大汗淋淋,头脑发昏。休于此,重遇路上同行人,多为疲惫不堪。拾表看时,见时间有余,但不知何时是头。片刻即离,仍是赶路。 将到顶时,视野开阔,众山落入雾中。艳阳正照,雨水滂沱,是为太阳雨。至一山崖,又得一亭。亭过之后,又有一室,相传一道士在此修仙。一行人兵分两路,一前一后,仍是前进。 石阶尽时,仍留平路。有蜂窝近路而嗡鸣。父探路而觉,招呼我与一妹快行,听闻蜂声震耳欲聋,乃步步生风。路尽头,有一石拱,向左钻去,抬头可见大树王银杏。 该树有寿数千岁,饱受古人迷信而剥皮终致死。然则枯立不到,树上已新长柳杉一株。其枝节犹离,若巨人之手,又似兵器刀刃。树干整体下粗上细,较为挺拔。然而侧枝根附近仍有盘虬卧龙之感,可想其当年之辉煌。 行过大树王,五人中三人特行以视新大树王。新大树王乃一棵柳杉,高四五十米,杉枝长如柳条下垂。树粗极,需数人才可环抱。 视观树王以后,出口在即。然仍行半时,才见出口。乃长呼一气,一身疲惫,又流连忘返,步步回头。常忆大树王,盼其某日仍可死而复生,枝繁叶茂,再续辉煌。

  • 小石潭记 in 天目山

    下午两点,一行人始于第一个亭子,攀行数十分,山行渐陡。两表妹惧于赶不上末班车,先行一步,已不见踪影。攀行20分钟,渐闻水声潺潺,时有微风拂面。 峰回路转,行数十阶,巨石平卧,溪水缓流。溪水下坠,聚为石潭。潭水之上,横卧一木。枯死一时,断根于潭边。巨石周围树木茂密。举目而望,如坐井观天,只可见蓝天一角,又有白云环绕,艳阳高照。 行至此,靠于潭边斜石之上,见有行人数十,歇于池边。包杖在身,少顷即走。将走之时,见苔藓覆于一木,恰若绒毛,又似绿花,清新曼妙。 望其良久,惊觉树皮缝间藏有一物。细看之时,乃怀疑其为一小虫,然而使木棍戳其却也不动。欲走,此虫才敢移动,遂停步,视其钻入缝隙之间。 见虫走,乃放心,继走而赶路也。 毕竟不知山路崎岖何处行,且听下回分解。

  • 不要靠在天目山的大树上!!!

    驱车两小时到西天目山,天气湿热。临安区的天气预报显示当前温度是37度,大家都赶紧往里走,希望有树荫能让我们感觉凉快一点。 我们还没有走进景区,从一条小路走到树荫下的一条公路。沿着公路是一排粗壮的柳杉,几乎一半的树都有一米宽。棕褐色的树干冲向针叶混杂的天空。此时若往路边一看,一定看得到一些树上会挂着一个牌子,内容是树龄,树种和它的一些信息。我们随便一看:210岁。 于是我们一行人就开始对着这些大树拍照留念,但是我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这可是大树王国,200岁的树看上去只是个开胃菜。果然,往前走几步,就见:310岁。一行人又继续拍摄,好像它们就是最大的家伙。再走,又见:510岁…… 终于,我们遇到一个650岁的枫香树。我打定主意要跟它拍个照。妈妈招呼我的一个表妹来跟这棵树拍合照,我和她站到树干两侧。(当然,进入景区后肯定有更老的树,只是没有标注的牌子,无法确定) 拍照过程中,我靠在了树皮上,想体验一下900岁树的树皮的清凉。然而这就是悲剧的源头。我拍完照后继续往前走,突然感觉身上痒痒的,一看:蚂蚁。我赶紧甩掉;又过几秒,还是感觉身上痒痒的,一看:好几只蚂蚁。我瞬间就慌了,忙不迭地弹掉这几只蚂蚁,忐忑地问妈妈我身上是不是有很多蚂蚁。妈妈则一脸惊讶:“诶哟,满包的蚂蚁~”(我一路上都背着包) 然后,我把背包往地上一摔,像要砸死一个什么东西似的,踹上两脚,再以极快的速度把全身“扫”描一遍,用一根手指把包拎起来,一边盯着包,一边自言自语似的说:“还有吗?”,有人答没有,我再仔细看看,才背上包。 走到一个寺庙的门口时,我又见到一棵枫香树,只瞥了一眼,感觉树皮不太对劲,定睛一看: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蚂蚁在树皮表面上和树皮的缝隙间飞速行军,脚和触角混杂不清,圆圆的头和腹部挤来晃去,延伸到树冠之上、人眼不及之处,好像整棵树都在颤抖…… 我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在这趟旅行的开头,天目山的大树就给我上了一节课:不要靠在天目山的大树上!!! P.S.由于这一遭遇,我没有拍摄任何有关天目山的蚂蚁的图片!!! 2024年08月04日